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08篇
地质学   535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81.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of ocean island basalts(OIB) has important bearings on Earth's deep mantle.Although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subducted oceanic crust, as a consequence of plate tectonics, contributes material to OIB's formation, its exact fraction in OIB's mantle source remains ambiguous largely due to uncertainties associated with existing geochemical proxies. Here we show, throug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that unlike many known proxies, triple 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s(i.e.D^(17 )O) in olivine samples are not affected by crystallization and partial melting. This unique feature, therefore, allows olivine D^(17 )O values to identify subducted oceanic crusts in OIB's mantle source. Furthermore, the fractions of subducted ocean sediments and hydrothermally altered oceanic crust in OIB's mantle source can be quantified using their characteristic D^(17 )O values. Based on published D^(17 )O data, we estimated the fraction of subducted oceanic crust to be as high as 22.3% in certain OIB, but the affected region in the respective mantle plume is likely to be limited.  相似文献   
982.
帕米尔高原是五大山脉汇结之中心,被称为"西构造结".在此山高耸谷陡深是人迹罕至的无人区.应用稀少的地面重力和人工地震数据和卫星重力资料,以NNW和NEE向两条长达1620 km的十字交叉剖面,对帕米尔高原地区地壳深部结构与区域地质构造进行了研讨.帕米尔高原中心地区地壳厚度(莫霍界面深度)接近70 km,并在总体上呈向四周逐渐延展减薄(变浅)的总趋势,到帕米尔的周边地区减薄为50余km左右.这里是一个壳幔结构变异的构造强烈活动地域.  相似文献   
983.
为了解2013年11月23日吉林前郭MS5.8和2018年5月28日吉林松原MS5.7地震震源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及其孕震环境,本研究收集了东北地区CEA固定台站、NECESSArray流动台站和五大连池WAVESArrary流动台站的连续波形数据,使用背景噪声成像方法,获得了前郭地震和松原地震震源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这两个地震主要发生在相对高波速异常区,而震源区下方存在明显低波速异常,且该低速层呈北北东走向,并有向北延展的趋势.结果表明,震源区相对高波速异常区易于积累能量孕育地震,而震源区下方的低波速异常可能代表了流体作用.这种流体作用会降低断层面有效正应力从而触发地震.这种流体作用可能和太平洋板块深俯冲至我国东北地区(包括前郭地震和松原地震震源区)下方的地幔转换内形成"大地幔楔"结构与动力学密切相关.在"大地幔楔"结构中,由于地幔转换带中滞留板块脱水作用和地幔角流作用,容易形成热湿物质上涌,进而导致松辽盆地中北部岩石圈物质拆沉、地幔流体入侵至中下地壳、然后作用于断裂带,从而导致了两个震源区中强度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4.
We present the 1-D 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major tectonic blocks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 along 36°N based on synthetic seismogram modeling of long-range wide-angle reflection/refraction data. This profile extends from southwest Yan'an of central Shaanxi Province of China(109.47°E), across the southern Trans-North China Orogen(TNCO),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NCP), the Luxi Uplift(LU) and the Sulu Orogen(SLO), ending at Qingdao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 eastern margin of China(120.12°E) along 36°N. We utilized reflectivity synthetic seismogram modeling of the active source data to develop 1-D velocity structures of the sub-blocks of the NCC. Our final model shows that the NCC crust varies remarkably among the tectonic units with different velocity structure features. Higher lower crustal velocity and Moho depth ~42 km is a major feature of the crust beneath southern Ordos Blockt. The TNCO which is composed of Lyuliangshan Mountains(LM), Shanxi Graben(SXG) and Taihangshan Mountains(TM) shows dominant trans-orogenic features. The NCP shows a dominant thickening of sediments, sharp crust thinning with Moho depth ~32 km and significant lower average velocity. The SLO and the LU shows a stratified crust, higher average velocity and crust thinning with Moho depth of ~35 km. Our model shows the coincidence between the deep structure and the surface geology among all the tectonic sub-blocks of the NCC.  相似文献   
985.
喜马拉雅构造带及其临近区域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前缘地带.本文利用GPS实测速度场与震源机制解数据分别计算了研究区域现今地壳岩石圈表面的GPS应变场及岩石圈内部的主应力分布,研究了印度板块持续挤压作用下板块边界带地壳岩石圈现今地壳形变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南北向的剧烈挤压变形与东西向的拉伸变形是现今青藏高原南缘地壳岩石圈的主要变形特征.其中南北向的地壳挤压变形主要集中在主前缘冲断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东西方向上,南北走向的亚东—谷露断裂是区域地壳东西向伸展变形的重要分界断裂.75°E是研究区域地壳形变的另一条显著不连续边界,其西侧地壳主压应变强度低、方向弥散且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性较差,而东侧地壳主压应变方向与主压应力方向以及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方向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布格重力异常的小波多尺度辨析结果显示该分界带与循喜马拉雅西构造结楔入欧亚大陆的印度板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6.
砂岩型铜矿床(沉积岩容矿层状铜矿床)作为一种重要的铜矿床广泛发育于滇西兰坪盆地内。经典的砂岩型铜矿床成因模式认为该类矿床形成于伸展背景下的沉积盆地内,但兰坪盆地内的砂岩型铜矿床则产出于挤压背景下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内,其成矿与地壳缩短密切相关。通过详细构造解析揭示成矿与构造变形的时空关系是理解挤压背景下铜成矿过程的基础。本文基于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详细分析了白洋厂砂岩型铜矿床的区域构造、矿体与构造的空间关系。构造分析结果显示,矿区白垩系经历了中新世东西向挤压变形,形成近南北走向逆断层+近东西走向掀斜-走滑断层构造组合;地壳缩短期间,在主要逆断层前锋(下盘)形成中新世含石膏层的小型周缘前陆盆地。铜多金属矿化发生在逆断层主破碎带或上盘次级破碎带内,赋矿围岩皆为白垩系。基于构造-盆地-矿体这一空间关系,结合矿石结构、区域地质特点,我们提出成矿金属元素主要源自中新世周缘前陆盆地卤水,还原硫来自隐伏于白垩系之下的晚三叠统三合洞组中的还原性流体。始于中新世早期的地壳缩短在晚三叠世、白垩纪地层中形成破裂构造,使得中新世周缘前陆盆地中的卤水下渗、保存于晚三叠世地层中的还原性流体上升,而当两种流体在主要断裂破碎带内发生混合时,则发生硫化物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987.
胶东郭家岭岩体固结冷却轨迹与隆升剥蚀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豆敬兆  付顺  张华锋 《岩石学报》2015,31(8):2325-2336
胶东郭家岭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其详细的冷却固结条件缺乏系统研究,而对岩体形成与金矿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争议。本文利用岩浆锆饱和温度计、角闪石全铝压力计、角闪石-斜长石温度计、角闪石-黑云母温压计、二长石温度计,结合已有的锆石U-Pb年龄和角闪石、黑云母40Ar-39Ar同位素年龄,探讨郭家岭岩体的冷却固结史及其隆升机制。花岗岩QAb-Or标准矿物共结压力图解、角闪石全铝压力计及角闪石-黑云母压力计均得到岩体就位压力约4~5kbar。锆饱和温度计、角闪石-斜长石温度计、角闪石-黑云母温度计、二长石温度计所获得温度分别为726~800℃、657~717℃、650~700℃、570~580℃,结合角闪石、黑云母的40Ar-39Ar封闭温度确定了郭家岭岩体最有可能的冷却轨迹。郭家岭岩体(130~126Ma)侵位深度约13±1.6km,侵入郭家岭岩体的艾山岩体(116±2Ma)侵位压力在1kbar左右,对应深度约2.7km,表明郭家岭岩体在约10Myr内,隆升剥蚀量达10km左右。这种快速剥蚀的机制可能与华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导致的地壳浅部隆升有关。  相似文献   
988.
从趋势变化、连续性、稳定性、相关性、观测精度及一致性检验等方面对乾陵台地形变数字化和模拟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数字化资料的总体评价,并对数字化观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89.
渤海湾地区壳幔结构重磁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海湾盆地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的中心,其东部渤海海域深部结构研究对认识华北克拉通破坏范围及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选取自河北新城经天津静海沿东南方向进入渤海海域的剖面进行重磁反演,研究其地壳结构特征.通过对该地区文献调研及2010年渤海海陆联测初步结果建立初始模型,结合本地区密度、磁化率特征进行二度半体重磁异常反...  相似文献   
990.
琼东南盆地区的地壳密度与岩石结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壳岩石组成是理解地壳岩石圈演化的重要约束.我们以琼东南盆地区地壳速度结构模型为约束,正演拟合布格重力异常分布,获得了琼东南盆地区地壳密度结构模型.然后,对地壳密度模型进行温压校正,结合地壳速度模型以及全球常见地壳组成岩石的高温高压实验成果,推断了琼东南盆地区5个凹陷上地壳岩石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区地壳岩石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